連日高溫爆表,日本腦炎進入流行高峰,醫師提醒,日本腦炎病毒感染目前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只有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部主任邱政洵教授表示,日本腦炎主要透過三斑家蚊傳遞,主要的流行季節為每年的5到10月,研究指出,溫度每上升1度,蚊子數量會增10倍。
邱政洵進一步指出,日本腦炎病毒感染目前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只有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日本腦炎案例也可能隨之增加。
台大醫院小兒部部主任黃立民教授表示,傳統不活化鼠腦疫苗已停產,最快今年底、慢則明年即將斷貨,取而代之是新型細胞型日本腦炎疫苗。新型細胞型日本腦炎疫苗包括細胞型不活化及細胞型活性減毒疫苗,前者已取得衛福部藥證,但還沒有上市,後者已取得藥證並已上市。
黃立民表示,台灣兒科醫學會還針對最新日本腦炎減毒疫苗做出施打建議,只需要接種2劑,相對於不活化鼠腦疫苗和不活化細胞型疫苗接種4劑,少了2劑;若是成人接種減毒疫苗,只需要1劑。
醫師並提醒,兒童病例已逐漸下降,近十年來每年全部案例仍超過15名以上,病例數超過鄰近日、韓兩國,病例轉以成人為主,此情形可能與該族群未曾施打疫苗、抗體經久衰退或自然感染率下降等因素有關。
多數的日本腦炎感染為無明顯症狀感染,可能僅會出現發燒或頭痛等症狀,由於日本腦炎病毒會侵犯腦、脊髓及腦膜,一旦發病會造成20到30%患者死亡,30到50%的倖存者留下永久的神經性症狀或精神性異常等後遺症,醫師呼籲千萬別輕忽日本腦炎的嚴重性。
新聞連結:中華日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