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遊留學

2016年01月29日 下午 02:18

一位曾對英語感到害怕,卻勇敢出國留學的旅人(下)

一位曾對英語感到害怕,卻勇敢出國留學的旅人(下)
4
1
2

下篇千呼萬喚始出來

一個星期過去,稍稍適應了美國東北部的冷冽天氣,趁著英文稍有進步的自我感覺良好下,我背起我的小書包,一個人,一本Boston旅遊書,開始了我的一日探險。走進地下鐵的樞紐Downtown Crossing站,看著購票機摸索許久,仍不甚了解究竟類似悠遊卡的東西要去哪買indecision 還好,好心的非裔美國女大媽直接拿了一張Charlie Card(也就是悠遊卡)給我。

於是,我簡單規畫了一下行程,決定先來個校園巡禮,一路從Harvard、MIT到BU,從地鐵紅線轉輾到綠線。順帶一提,Bostonian稱他們的地鐵為T,沒錯就是大大的T;所以,下次若有機會到Boston念書,當學長姐說去搭T的時候,別愣住囉 *^^* 。這次的探險,從買一杯Starbucks的咖啡到中午的Wendy's(美國漢堡速食店)點餐,再到買一杯優格冰,最初滿滿的自我感覺良好瞬間消失於無形!雖然挫敗,但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讓我有更強的動力去加強我的英文口說。

說巧也不巧,由於課程需要,我接下來的2年半裡,都是以Team為單位操作所有課上所學,並參予所有會議、課程、研討會與活動。對口語的練習與要求,真的是到了一種極致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最後一學期的Project實做了。我們組被分配了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的專案計畫!當接到專案的時候,所有Team上的組員,都是“WHAT?! Can we do this?!”組上沒有一個人是該領域的專家,更沒有人有修過相關的課程。但是,組上的義大利哥第一個跳出來說“Don't worry! We can make it!”(不愧是義大利人,超級自我感覺良好XD) 接著,沙烏地阿拉伯女孩也支持義大利哥的論點,就這樣大家被說服了。也因此展開我們三個月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10點或11點才離開圖書館會議室的日子。

 

後記

除了學習,我覺得除國留學最重要的就是感受當地的一切,接受當地的一切,並用心體會。像是當地的美食、文化、節慶、說話方式、對待事物的看法、基礎建設、物價水平、人與人的相處、購物的方式與習慣、銀行業務辦理與房屋租賃的眉角等等,若能用開放的態度去面對與學習,不管對課堂的學習或是人生經驗的累積,以及在當地生活的樂趣都會大大提升。

以銀行業務來說好了,在美國幾乎買什麼東西,一卡在手比一堆鈔票在身上更安全又更好用。但這也要歸功於美國銀行體制對於信用卡的信用管控與網路安全系統做得很徹底,而且對客戶是採絕對的相信原則,除非這客戶有一些不良紀錄。再舉購物來說,在美國大家因為很早就習慣在網路上購物,所以相對應的貨物寄送系統與消費者權益也較完善。而比較文化面向的就屬節慶,像在Boston就有St. Patrick's Day。在這天,幾乎所有的波士頓人都會穿著綠衣並配戴綠珠項鍊前往遊行盛會來紀念聖派翠克。

這些雖然與學習並無直接關係,但若從用心接觸當地所有人事物,皆可培養自我的認同感與成就感,並反映在課堂學習上與人際相處上。當然,除了趁假期在美國境內旅遊,我也建議可到鄰近國家去走走看看,像是墨西哥、巴西、南美各地、加拿大或是遠到歐洲等,都可以擴展自己對世界的認知與對世界的包容度。

最後,回到初衷,我想藉由出國留學得到什麼?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出國留學不外乎就是拿學位。但這邊我想請有這類想法的您停看聽一下。學位固然重要,但換個角度想想,國外學位現在在台灣究竟值多少錢,對你的幫助又有多大?會不會在台灣找間有全英語授課的學校又可以拿碩士學歷的系所省錢又快速?!所以,“留學要得到什麼?”將決定了你在國外對於一切事物的態度。也許一個國外學歷加上國外的生活經歷、語言學習、沐浴在多元文化、結交異國朋友等,將會使留學生活更多采多姿。希望我的經驗也能為想出國的你提供一些些幫助。

 

~《準備好冒險了嗎?》~

FB留言
TAKO留言
你尚未登入無法留言
讀取更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