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25日表示,根據疾管署法定傳染病統計年報顯示,近10年來,麻疹確診病例集中在20~29歲族群,平均占所有年齡個案的44.3%。
早年台灣曾發生麻疹大流行,1978年以前出生、現在40歲以上的人幾乎都曾自然感染,具終生保護力。莊人祥表示,我國自1968年引進麻疹疫苗,1978年導入常規接種,1992年引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簡稱MMR疫苗)常規接種,全台97%的民眾小時候都有接種MMR疫苗,群體免疫力高,不需要過度憂心。
不過,根據疾管署法定傳染病統計年報顯示,近10年來,確診病例集中在20~29歲族群,平均占所有年齡個案的44.3%,同樣是疫苗世代的30~39歲族群,平均占率略降為11.7%。莊人祥表示,疫苗的保護力經過20年會逐漸降低,根據2011年執行台灣成人麻疹免疫力暨德國麻疹血清抗體盛行率調查發現,還有50%~70%的保護力,如果沒有暴露在麻疹病毒高風險區域,保護力仍足夠。
至於近10年的麻疹病例多集中在20~29歲族群,莊人祥表示,很難解釋,只能推測是這個年齡層族群可能較常出國,或較常任職與人群接觸的服務業,有更高的機會暴露到病毒,發生感染。或是因為這個族群比較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規律,致使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染病。
莊人祥提醒,平時均衡飲食、作息正常,加上落實勤洗手、咳嗽掩口鼻,不但可以避免麻疹病毒感染,也能同步防流感、腸病毒等傳染病上身。
新聞連結: 中華日報 | 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