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017年03月02日 上午 10:12

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為銀髮族帶來新「膝」望

記者楊文琳 | 中華日報

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為銀髮族帶來新「膝」望
0
0
0

施行過5千例以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台安醫院雙十分院副院長黃鐙樂指出,不少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的銀髮族,多抱持能忍則忍的鴕鳥心態,他表示,「新月形」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能依病人情況針對軟組織做最適當調整,術後一週有9成不必靠助行器即能正常行走。

 

黃鐙樂說,他看到許多年紀大尤其是超過80歲以上的病人,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都抱著能忍就忍,吃吃藥就好的心態,但吃藥不但會增加肝腎負擔,忍耐的後果不但生活品質差,還造成另一膝關節加速退化,因膝關節沒力,由坐站起時更容易造成腰部酸痛,甚至腰椎滑脫,他還遇到不少來不及手術就因膝無力在家跌倒,造成更嚴重狀況的病例比比皆是。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病因,就是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了,如果軟骨完全磨光就沒有軟骨層,目前最可靠也最可以預期治療效果的方式就是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又可以分成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和全人工關節置換。依照目前的醫學材料來說,全人工膝關節會比較耐用,而且是一勞永逸的手術,但是也由於軟骨需全部置換,手術中必須同時調整好膝關節六個活動方向軟組織的合適與鬆緊度,病人才會有好的結果,恢復才會快,造成手術醫師的技術門檻提高。

 

黃鐙樂說明,人工膝關節要裝上去並不困難,但是要裝得很好,恢復很快,就沒那麼容易。由於膝蓋有伸直、彎曲、外旋、內旋、外翻與內翻等共6個活動角度,「新月形」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根據病人的軟骨磨損情況、變形角度、體重等因素,進行軟組織最適當的調整,讓人工關節與軟組織的合適度與鬆緊度更貼合病人。由於在手術中會依照病人的狀況對軟組織做最適當的調整,所以術後不需特別做復健,恢復快,超過一半的病人,手術後第一天就可以放拐杖走路,手術後第二天可以出院,手術後一週九成以上的病人都可以不用助行器走路。

新聞連結: 中華日報 | 民生消費

 

FB留言
TAKO留言
你尚未登入無法留言
讀取更多留言...